需求分析主要基于客戶所在的行業來決定的。建議以ppt的形式制作出來,但必須注意簡潔明了,不要太冗長。 需求分析主要是口頭說出來的,這將比書面表達要強。軟件需求是指用戶在功能,行為,性能和設計約束方面對目標軟件系統的期望。通過對相應問題及其環境的理解和分析,為問題所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統行為建立模型,細化和完善用戶需求,最后形成需求規格說明。這一系列活動構成了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階段。那么需求分析分為幾個階段?
需求分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調研需求,第二個階段收集需求,第三個階段是處理需求。
調研需求
開始做調研的時候,一定要先認真聽取客戶講解需求,只有先聽明白了客戶想要什么,才能以此做出對策,這就好比做數學題一樣,題目都不讀明白就急于解題,其結果可想而知。在客戶談需求的過程中,切記不要打斷客戶的話語,一來是避免因為打斷后客戶思路接不上,導致遺漏一些需求;二來也是對客戶的尊重。最好的方法是在客戶講的同時,如果我們認為需求不合理可以先記錄下來,等客戶說完之后,再表達我們的想法。這樣可以提高客戶對我們的親切感和信任度,好處就是用戶更喜歡和我們說,我們也就更容易收集到用戶的需求。
收集需求
需求的來源有很多,需求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有效的收集需求,將收集到的需求去偽存真,是產品設計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同大廈的地基,地基不堅實,大樓是蓋不起來的。而且我們在收集到需求時,要第一時間與用戶交流溝通,盡量走到用戶中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深入了解目標用戶在真實環境下的感受,盡可能地挖掘用戶的原始需求,充分了解用戶真實場景,才能真正更好地服務用戶,打造出他所想要的產品。
處理需求
1.需求篩選、分類
盡管我們保持嚴謹的態度收集大量的需求,其中還是有很多需求是“偽需求”,甚至是不合理的,我們第一步就需要將這些需求進行“清洗”,擇優去重、去偽存真。
2.設置優先級
一般來說,從需求類型來看,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從需求來源來看,戰略性需求(用戶提出)>功能性需求(核心功能)>業務性需求(拉活、存留)>體驗性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需求優先級判斷最常用的是用四象限法則去評定優先級,另外可以使用RICE評定方法,KANO模型等。
3.需求評審
在這個階段之前,作為產品經理對于產品應該有了一個完整的模型,但僅僅是理論上的模型,確保UI、UE、前端開發、后臺開發、測試參與,從產品開發流程的各個角度對需求進行拆解、分析。需求評審可以看做是產品開發的初始化或者預開發。
需求分析是基于用戶溝通、背景認知、人性理解,層層還原一個需求本源的過程。我們對一個需求的還原程度越高越準,越有機會在后續產品設計給出合理的方案。
以上就是關于需求分析分為幾個階段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需求分析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