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數據庫設計了嚴格的系統結構。數據庫領域公認的標準結構是三級模型結構,包括外部模式,概念模式和內部模式。它有效地組織和管理數據,并改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使不同級別的用戶形成數據庫的不同視圖。所謂的視圖是指觀察,識別和理解數據的范圍,角度和方法。它是數據庫在用戶“眼睛”中的反映。顯然,不同級別的用戶“查看”數據庫是不同的。那么數據庫系統的模式結構是什么?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功能是什么?
數據庫系統的模式結構是什么?
關系模式其實就是屬性集合,在關系表中作為表結構或表頭,即模式是對全體數據的特征及其聯系的結構化描述。模式的具體值稱為實例,在關系表中作為元組。
數據庫的三級模式
三級模式是指DBMS將數據庫中的數據抽象成外模式、(邏輯)模式、內模式,是對數據庫中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的方法。抽象的目的有三,一是減少數據冗余,實現數據共享,二是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三是提高數據的邏輯和物理的獨立性。
模式:即邏輯模式,還有結構模式、概念模式兩個別稱,但常簡稱為模式,其是對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整體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它與結構數據模型對應。它是由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模式描述語言來描述、定義的,體現、反映了 數據庫系統的整體觀。
重點注意:有一說法DDL是數據模式定義語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但在模式抽象中,我們更注重于抽象描述,所以個人傾向于將DDL理解為數據模式描述語言,但本質上說的都是一樣的。
外模式:別稱用戶模式,也有稱為子模式,它是概念模式子集。外模式包含了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部分數據,即用戶可以通過外模式的數據模式描述語言和操縱語言進行數據記錄。本質上外模式對應的是數據庫的視圖概念,因為視圖沒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模式和內模式與之對應。
內模式:內模式也稱為存儲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數據庫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也是數據在數據庫內部的表示方式,對應的是物理數據模型。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的功能是什么?
1.數據庫的定義功能:DBMS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用戶通過它可以方便地對數據庫中的數據對象進行定義。
2.數據操縱功能:DBMS提供DML實現對數據庫中數據的一些基本操作,如增刪改查等。
3.數據庫控制語言功能:包括了數據庫運行期間的并發控制、存取控制。
4.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包括了初始數據的裝入、數據庫的轉儲或后備功能、數據庫恢復功能、數據庫的重組織功能以及性能分析等功能。
以上就是關于數據庫系統的模式結構是什么,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功能是什么的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關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