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跨入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屆時的教育,孩子們又該學習什么呢?
對于人工智能,李開復闡述到,深度思考是它不能做的,跨領域的思考是它不能做的,情感是它沒有的,自我意識它是沒有的,常識它是沒有的,而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它也不懂,比如說什么是美、什么是愛、什么是關懷、什么是同情心。所以我們不必擔心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后,我們是否會被取代。
李開復強調,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找自己最愛、而且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變成一個背書的工具,因為你背書再背也背不過機器。就像你看,我們以前心算那么厲害的,沒有人靠心算能找到工作,因為不會比計算機快。所以你現在靠選股票維生、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貸款維生、推薦一個商品維生、做中介維生、做助理維生,這些都會被取代的,就跟以前做心算找不到工作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找一個足夠深的領域,讓你扎得特別的深。
在大多數人眼里,理科生要比文科生更好找工作。在李開復眼里,很多所謂的文科生還是滿有機會的,因為AI(人工智能)不太擅長做這方面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理工判斷的工具,所以如果說你要做個藝術家、哲學家、學考古、學人類學、學社會學這些東西,政治、國際關系,這些東西不是AI擅長的。因為它是需要多領域、跨領域的思考,而且不見得有一個正確答案。當然,李開復并不是說,每個人都該去讀文科,而是說如果你對某一個文科特別有興趣,應該去追尋,然后父母不要打壓。
人工智能的推進同時也在淘汰一些行業,有的人根據行業的前沿性就放棄自己當下所在的行業,這是很不理智的。運用李開復的話來說,他曾在微軟工作時做過一個研究,一個微軟十年的工作的人,只有5%所有的知識是來自大學跟以前的,其它95%都是在崗位上學的。大學里學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你知道怎么學習。所以,即使你將大學里學到的知識通通都忘掉了,留下來最珍貴的就是教育。那是一種能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現如今很多專業都不對口,一個學會計的可能會去做銷售,一個學醫的可能會去做服務。每一行都是平等的,每一行也都是有機可“成”的。
AI時代的人才構造是怎樣的呢?
最底層的當屬服務型。就是能夠處理AI無法處理的人際交流、情感需求等問題的人才,以及散播愛心的志愿者等;第二層當屬創意型+善用AI型,比如一些懂藝術和美,并能夠結合利用AI的人才;第三層當屬專業型,這類人便是比較頂尖的,涵蓋各行各業的頂級專家;第四層就是綜合型,這便是一群跨領域的頂尖專家,通曉很多領域的知識,并能融會貫通;最稀缺也是最強悍的人才便是領域型,他們能夠在人工智能時代掌控機器,成為人們頂級膜拜的對象。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對人類將會是利大于弊。當然,這也要看人類怎樣高效合理地運用它,讓人工智能實現對人類有益的價值。而最有意義的幫助之一,就是促進醫療科技的發展,讓機器算法和大數據為人類自身的健康服務,讓智慧醫療成為未來地球人抵御疾病延長壽命的核心科技。這也恰恰為互聯網+健康將成為人們后期比較看重的行業預言提供了依據。相信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讓人憧憬!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中培偉業官網